你可曾聽說過“紫色土”?
2021年08月20日
土壤是重要的
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你都見過哪些顏色的土壤?
黃土、紅土、黑土?
可曾留意過紫色土?
我國疆域廣闊,且冷熱和干濕變化明顯,地貌起伏變化大,成土母巖多種,植被類型也多種多樣,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的土壤類型十分豐富。其中一些土壤還為我國所獨有,例如紫色土。
在我國,紫色土分布最廣的地區是四川盆地,在一些南方省市的盆地中也有分布。
1、紫色土的形成

紫色土是由侏羅紀、白堊紀紫色砂巖、泥巖時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紅色砂巖、頁巖巖層上發育而成的土壤。
紫色砂巖和頁巖的一大特點就是容易風化,因此氣候濕熱的地區也有利于巖石風化和土壤形成。紫色土的母巖對土壤形成有深刻的影響,母質顏色、礦物組成、理化性質等常常會顯現在紫色土上,從而影響紫色土的肥力水平。
如紫色砂頁巖風化形成的紫泥土,能較完整地保留母質本身的優點。這是由于紫色砂頁巖的吸熱性強,當它處于晝夜溫差大的環境下時,易受熱脹冷縮的影響。由表及里的物理分解,使原本完整的巖體逐步被分解為碎屑狀物質。紫色砂頁巖中含有鐵、硅、碳酸鹽等復雜化合物,它們以較穩定的膠膜覆被在礦粒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化學風化作用,一些品質優良的黏土礦物就此被保留下來。
2、紫色土的特點

紫色土之所以得名,和其色澤有很大的關系,紫色土的紫色不褪色,土里大多富含鈣質和磷、鉀等營養元素,在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區中屬于較肥沃土壤,比較適合農業生產。紫色土的發育程度比紅壤和黃壤要晚一點,屬于化學風化微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堿性反應。由于母質存在差異,不同的紫色土中石灰含量也有所不同。
雖然紫色土有豐富的礦質養分,但是由于紫色土一般分布在地形起伏明顯的丘陵坡地,水土流失不斷發生,紫色土土層淺薄,造成植被生長狀況較差,導致紫色土的有機質和全氮含量一般不高,而且表土也沒有明顯的腐殖質聚積層。
3、紫色土的利用改良

基于紫色土母巖松脆,易于風化分解,礦質養分豐富,肥力較高。即使土層淺薄,水土流失嚴重,但稍加耕鋤,就能種植作物。所以要想合理利用紫色土就成為了一項值得研究的工作。
紫色土的開發利用首先以保持水土為重點,開展土、水、林綜合治理,比如改坡地為梯地,興修蓄水池,造林綠化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次旱地蓄水澆灌紫色土,以此彌補紫色土干旱缺水的弊端。再次,增施有機肥和氯、磷肥,以此創造良好的結構和提高氮素的供應水平。
合理間套輪作也是提高紫色土利用率的一大妙招,因為大多數紫色土含鈣豐富,磷、鉀含量也較多,這樣的土壤環境對豆科作物而言再好不過。因此采用豆科作物或綠肥與玉米、小麥等作物間作套種或輪作,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氮素含量,實現用養結合,不斷提高土壤肥力。
本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一級教師王如意進行科學性把關
來源:新華網科普公眾號
上一篇:九寨溝——水之探秘尋蹤
要聞
工作動態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舉行 ...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10月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詳細>>
科普信息
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活動點亮未成...
石家莊市科協強化品牌意識,努力把青少年科技創新與...詳細>>
科普資源
丹霞、雅丹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我國幅員遼闊,地貌多樣,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你知道它們是怎么形成嗎? 首先給大家介紹...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