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女生因長期熬夜致癲癇發作!醫生:這些習慣是主要誘因…
2021年09月24日
每天早上,和家人、同事、同學打招呼時,如果發現這個人精神不佳,總是打瞌睡,還有明顯的黑眼圈,我們多半會認為——這個人昨晚熬夜了!
但是熬夜的“后遺癥”可不止表現在這些方面。近日,陜西西安一名二十歲的女生因長期熬夜誘發癲癇。
醫生表示,在癲癇患者中,一半以上都是年輕人,主要誘因是生活不規律。這個消息一出嚇壞了不少有同樣熬夜習慣的人。
據2019年中國青少年及兒童睡眠健康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80%的小學生在晚上十點前才能入睡,60-70%在早晨6-7點鐘就得起床,初中生則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睡眠不足已是常態。
癲癇是一種什么???為何會盯上年輕人?熬夜、生活不規律是如何成為誘因的?癲癇發作時該怎么辦?別慌,一起來學習。
癲癇是什么???
癲癇病,老百姓俗稱為羊角風,是大腦的神經元異常放電所致。在我國很常見,截止2020年國內大約有1000萬名以上癲癇患者。

癲癇發作,醫學上稱為全面性大發作,或稱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表現為患者突然躺在地上,不醒人事、四肢抽搐、雙目上翻、口吐白沫等。有刻板性的特點,每次情景大多相同,會反復發作,這是因為病灶位置相同,表現形式一致的原因。
除此之外,患者手腳偶爾抖動或突然靜止、不言不語,亦為癲癇表現,為失神小發作。
癲癇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癲癇病分原發和繼發兩種,原因很多且復雜,如果引起癲癇病的病因不能完全搞清楚,考慮與遺傳因素有關時,多為原發性癲癇發作。
繼發性癲癇發作一般病因比較明確,例如:腦內腫瘤、顱內感染、頭部創傷、腦出血、腦梗塞、腦內寄生蟲感染、顱內神經系統感染和一些神經系統遺傳代謝性疾病等。
但是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見的誘發因素主要是睡眠缺乏、饑餓和內環境改變。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導致過度勞累,令全身肌肉代謝增快,導致體內乳酸堆積,使血液偏酸性,最終影響大腦細胞正常的生理活動,導致腦電圖異常放電,誘發癲癇發作。
同時,睡眠不足時也會使人體大腦興奮性增高,腦電圖異?;顒?,也會誘發癲癇發作。
不吃早飯
對我們來說,大腦的生理運作主要靠血糖來維持,不吃早餐會導致血糖不穩定,長期如此勢必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對智力產生一定的影響,久而久之增加癲癇病的發病概率。

另外也會誘發胃結腸反射失調病,容易引發便秘,這也是誘發癲癇發作的原因之一。
癲癇的高發人群有哪些?
癲癇病的高發人群是小孩和老年人。
小孩一般是指一兩歲的兒童,三周歲左右最為常見,主要是和大腦發育不成熟有關,或者說是先天性的一些發育異常,在出生后就表現出來了。
對于老年人,病因與腦血管病、腦中風、腦出血等導致的腦結構異常有關,還包括腦內腫瘤,所以這類人群是高發人群。

但是在就診人群中兒童和青少年居多,這是因為青少年的治療意愿比較強烈,因為疾病可能會影響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等,所以努力想把它治好。兒童家長治療的意愿和決心也很大。
而老年患者的病因多為腦血管后遺癥,反而治療意愿就沒有那么強烈了。
兒童和青少年癲癇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青少年處于叛逆期,經??措娨曂媸謾C,音量過大,強光容易引發癲癇病。
2、過度熬夜或通宵上網等會導致過于疲勞,生活不規律,這些最容易引發青少年癲癇病的發作。醫生提醒上述兩種情況應引起家長的格外重視。
癲癇如何治療和預防?
說了這么多,得了癲癇病我們如何去進行治療和預防呢?
如果發現有人突然出現抽搐、口吐白沫、四肢痙攣、兩眼發直、身體跌倒等情況時,考慮是癲癇發作,需要立即撥打120就醫。
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選擇就診于急診科、神經內科或者兒科,到院后完善頭顱CT、腦電圖、心電圖、生化化驗等檢查,必要時選擇住院留觀治療。
癲癇患者應針對病因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定期復查。對藥物治療不理想者可選擇手術治療。
因癲癇發作有自限性,所有對已經明確診斷的癲癇患者,多數不需特殊處理。
癲癇發作時采取一些防止受傷的措施十分重要:
發作時讓患者臥倒,防止摔傷。
解開衣領、腰帶,確保呼吸通暢。
抽搐發生時,在頭部、四肢處可墊上衣物、毛巾等防止身體擦傷,千萬不要強按患者的肢體,以免引起骨折。
抽搐發作一旦停止,將患者頭偏向一側,讓口腔內分泌物及時流出,以防窒息。
當然繼發性癲癇病主要是以預防為主,對病因不明確的特發性癲癇,目前尚無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應保證充足睡眠,堅持健康規律的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參加散步、慢跑等低中等強度的鍛煉來增強體質。
本文專家:史立彬,石家莊平安醫院急診科主任,主治醫師
本文審稿:陳海旭,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所長,碩士生導師
來源:科普中國公眾號
要聞
工作動態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舉行 ...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10月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詳細>>
科普信息
欒城區科協2021年全國科普日科...
9月14日,欒城區科協開展2021年全國科普日科普場館...詳細>>
科普資源